“起來!不愿做奴隸的人們!把我們的血肉,筑成我們新的長城……”這振奮人心的旋律,每天伴隨我們身邊的第一縷陽光響起;這莊嚴的歌聲,伴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走向強起來的每一個腳步,有著穿越時代、無可替代的感召力和凝聚力。
“中國革命之號角,人民解放之鼙鼓?!薄读x勇軍進行曲》雖只有84個漢字、37個小節(jié)、46秒奏唱,卻讓人熱血沸騰、昂揚振奮,其背后的故事更是感人肺腑、蕩氣回腸。8月6日至7日,演繹國歌誕生故事的舞劇《熱血當歌》在長沙連演兩場,場場火爆。一幕幕精彩的舞蹈中,隨著歷史時空的轉(zhuǎn)換,那一段“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”的民族記憶被喚醒,悲憤壓抑的情感被連結(jié),奮發(fā)圖強的斗志被激發(fā),多少人觀劇時熱淚盈眶,多少人在落幕后不愿離去。
嘹亮的國歌,是激蕩在14億多中國人內(nèi)心深處的歌,是激蕩神州大地最神圣的旋律。“起來!”這一聲怒吼,是怎么發(fā)出來的?舞劇《熱血當歌》藝術地再現(xiàn)了當年的場景,完美地呈現(xiàn)了從“失血”“流血”到“熱血”的慷慨激昂。那時候,內(nèi)憂外患中的中華民族,到了救亡圖存的危急時刻。“起來!不愿做奴隸的人們”的怒吼,點燃中華民族洗雪百年屈辱的決心,激勵四萬萬五千萬同胞浴血奮戰(zhàn)。
“聞其聲者莫不油然而興愛國之思,莊嚴而宏志士之氣”,《義勇軍進行曲》不僅僅是一首歌曲,更是為中國人民發(fā)出的吶喊。每一句歌詞、每一個音節(jié),都那么昂揚、振奮,那么舍生忘死、熱血賁張,這是我們的民族氣質(zhì),這是接續(xù)傳承的精神特質(zhì)。危難關頭,它激勵中華兒女挺身而出、共赴國難;和平年代,它團結(jié)中華兒女眾志成城、勇往直前。這也可以理解,為何這部以國歌故事為主題的舞劇,可以引發(fā)如此大的反響、受到如此多人的追捧。觀眾沉浸于它的大氣磅礴、豪邁壯懷,更讀懂了蘊含其中的不屈不撓、拼搏奮進。
《熱血當歌》引發(fā)廣泛關注,充分證明正能量完全可以有大流量、創(chuàng)精品才會有精品。在舞臺表現(xiàn)上,舞劇通過舞臺上演員的不斷倒退,隱喻中華民族已經(jīng)退到了退無可退的境地,鋪墊出飽受欺辱壓迫不得不奮起抗爭的氛圍,充分體現(xiàn)出了創(chuàng)作者們的獨具匠心、別出心裁;在內(nèi)容編排上,舞劇選擇《卡門》《四季歌》《揚子江暴風雨》《義勇軍進行曲》作為“戲中戲”加以表現(xiàn),以三位年輕藝術家的經(jīng)歷展現(xiàn)那段硝煙彌漫的歲月,充分展示了創(chuàng)作者們的驚人創(chuàng)意、藝術才華。作為湖南摘得“荷花獎”桂冠的唯一一部舞劇,專業(yè)的力量無與倫比。觀劇之后,仍覺余音繞梁,令人回味無窮。
《義勇軍進行曲》可以奏出來、唱出來,也可以“舞”出來,是可以舞得非常精彩的。“大江流日夜,慷慨歌未央?!睆膽?zhàn)歌、凱歌到國歌,櫛風沐雨傳唱近90載,它始終是中華兒女心底的奮進之歌!
(文/湖南日報全媒體評論員)